第422章无需牛马拉,也能行驶
朱允熥笑道:“单靠开水自然拉不动这样重的东西,关键在于大量产生的水蒸气积聚于蒸汽机内,压力累积至一定程度,便形成一股力量。”
“这股力量推动前部的动力室,使工作轴旋转,最终驱动外部齿轮与连杆,完成重物的拉动。”
朱元璋眉头紧蹙,全神贯注地试图理清整个运作机制,以及蒸汽机为何能举起如此重量。
然而,这位大明帝王,终于发现自己无法理解。
朱允熥见老朱愁眉不展,解释道。
“爷爷,蒸汽机的原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了它。往后大明无论建造城池,疏浚河道或任何需搬运重物之事,都能借助蒸汽机。”
“而非像以往那样,凡事依赖征调民夫,集全国之力,方能成就一事。”
“燃煤……燃煤……”
朱元璋低声自语,随后眼神一凝:“山西煤矿的产量,能否满足需求?”
不待朱允熥回应,朱元璋已转头望向围观蒸汽机,踮脚探头的群臣。
他面无笑意地审视着众人:“可都看够了?”
“皇上,此乃神器也。”
“臣平生未见如此力大无比之器。”
“实乃我大明之福。”
“……”
谁都看出来了,这蒸汽机的事,太孙没打诳语,也不是下面人糊弄他的成果。
实打实的,不劳任何人费力,就能拽起万斤重担。
千真万确的事实。
“升起来啦,升起来啦。”
“石头都给拽上天啦。”
“真是开了眼界了。”
这时,围观的官员们猛然间惊叹不已。
城墙之上,君臣一齐扭头侧目。
城墙外头,四根胳膊粗的麻绳拽着的吊装台赫然入目,台上堆着5000斤的石块,一块不落。
紧接着,冯宏朗带着人围着滑轮架忙得不可开交。
这回因为近在咫尺,君臣这才注意到,滑轮架上有活扣固定。
几个扣一锁,另几个一松,麻绳就纹丝不动了,而滑轮却能在钢架上自如地来去。
“呜呜呜……”
蒸汽机发出长鸣,烟囱里像海浪一样喷涌出大量白色蒸汽,成柱成团直冲云霄。
这是在让蒸汽机停歇,释放内部的气压。
随后,众位君臣见那载着5000斤石块的吊装台,在冯宏朗的带领下,缓缓从城墙外滑至墙顶,悬在半空。
一阵风过。
吊装台微微晃悠起来。
正阳门城墙上静得能听见针掉。
朱允熥咳了声,眼神淡然地望向站在蒸汽机旁手脚无措的冯宏朗。
冯宏朗一哆嗦,一脸紧张地瞅着朱允熥。
太孙这是要干啥呢?
我咋看不明白呢。
冯宏朗怯生生地用眼角余光瞄了瞄皇上和一众大官。
“殿下,要将东西放下吗……”
憋了半天,冯宏朗终于憋出了这句话。
朱允熥憋着笑,手指一点冯宏朗,一副恨其不争的表情。
“你不是还有件宝贝,要给皇上跟朝中大人们看嘛。”
经提醒,冯宏朗这才恍然大悟,连忙颔首。
他紧张地望向朱元璋,缩着脖子,双手举高:“皇…皇上…微臣还有一台……一台蒸汽机,要……要给皇上展示。”
朱元璋脸上洋溢着和善的笑容。
这冯宏朗虽然当上了八品官,却没有半点官架子。
在朝廷里,这或许不是什么好事。
但在他跟前,却是最好不过。
朱元璋嘴角一扬,“咱自然要看,不过看之前,咱还有几句话要对百官讲讲。”
冯宏朗点了点头,也不懂得什么君前规矩。
竟自顾自地,像逃跑一般溜到了蒸汽机的另一侧。
只见他已经开始指挥手下工匠,要把那5000斤的石头重新放回城下。
朱元璋已转身面向百官。
“这烧煤的蒸汽机,各位都看明白了吧。”
群臣鞠躬行礼,“看明白了。”
朱元璋哼了一声:“咱看这蒸汽机,可是要烧很多煤啊。”
群臣低首,看着城墙上散落的煤渣。
皇帝向来不会对臣子说无用之言。
那么,陛下是不是嫌这蒸汽机启动后,消耗过大呢?
正当大伙儿都在琢磨皇上这话背后的深意时,茹瑺挺身而出,朗声道。
“微臣启奏皇上,蒸汽机借煤之力驱动,无需人力,实乃华夏前所未有的奇技。此乃我大明又添一柄利剑,福泽万民之机。”
“臣建议,即刻下旨命镇倭大将军李景隆增调倭国矿工至山西各地煤矿,加大开采力度,以为未来无数蒸汽机之燃料。”
言毕,茹瑺轻轻侧目,淡然望了一眼差点抢先发言的詹徽。
詹徽心中不由暗自叹息。
皇上显然不会将蒸汽机束之高阁,今日之事已代表着皇上将全力推广蒸汽机。
而皇上多次提及蒸汽耗煤,必是对未来煤炭供应担忧。
但倭国矿工在大明境遇如何,朝堂上下无人不晓。
除了山西,哪个地方的官吏会把每年役使致死,致残的倭国矿工作为政绩上报吏部?
这等事,唯大明独有。
朱元璋面带笑意,摆手道:“既如此,即拟旨传达给镇倭大将军。”
言罢,不容他人多言,朝冯宏朗招手,竟亲自带着他向城墙下而去,留一众官员在城头面面相觑,心中疑惑何时全朝意见达成一致。
朱允熥悠然自得地穿行于官员间,轻声言道。
“各位,下去吧,冯宏朗尚有宝物待呈。”
待众人至城墙下,先行一步的冯宏朗已万事俱备。
见皇上并非想象中的严厉,他原先的紧张也逐渐消散。
“皇上,此蒸汽机我们做了特别改良,虽不能直接吊起重物,却能牵引5000斤重石至任何通路之处。”
朱允炆见冯宏朗能自如应对朱元璋,欣慰地点了点头。
朱元璋注意到这新亮相的马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