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走进死路
周薇所在蓝天律师事务所在京都的律所当中还是很有名的。但是周薇就算不上特别有名的律师了。周薇能够接下聂海兰这个案件,还是因为与聂家存在一定亲属关系。聂海兰的案件引起了社会关注,很多律师都想接。现在律师界形成了一种风气,与其靠一件又一件普通案件来积累职业声誉,不如通过一个重大刑事案件造成自己的影响。
于是每当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就会有很多律师提出免费承办。更有的律师会花钱把案件抢过来,说到底办大案要案,就如同为自己做广告一样,这点钱就当广告费好了。
周薇大学毕业以后进入法院系统,可以说有着多年司法经验。本来周薇这样的女生,完全可以在法院系统就这样干一辈子。不过时代在变化,周薇身边很多同行开始转行当律师。转行的理由有很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就是律师收入高。
在众多转行律师中,就有周薇的丈夫陆伯生。陆伯生是周薇的大学同学,两个人在大学阶段就完成了恋爱经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就结婚生子。可以说,两个人的生活一直是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活状态下进行的。放下体制内的铁饭碗,进入律师业搏杀,两口子也是有些放心不下。于是陆伯生先行下海试水。
90年代正是中国司法变革的大时代,在经历了90年代的法制变革以后,进入新世纪,中国法制全面进入了快车道。陆伯生在律师行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在京都生活的经济压力还是很大的,多一个人下海就能多些收入。而且因为陆伯生是法官的家属,又是前法官,职业活动就要受到一定限制。所以两个人一商量,决定周薇也辞职当律师。
有了陆伯生这个引路人,周薇的职业之路展开还是非常顺利的。不过 ,陆伯生可以让周薇在职业之初少走弯路,但建立职业声誉就需要周薇本人的努力了。不过,陆伯生毕竟从业也有几年了,对律师行业还是有所了解的。这条办大案出大名的职业规划,就是陆伯生的建议。
周薇的辩护目标很实际,聂海兰这个案件要想脱罪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辩护的唯一目标就是聂海兰不死。法官出身的律师越来越多,与其他律师相比,法官出身的律师更为实际。常年的司法经验,让他们知道什么目标是最可能实现的。
所以他们很少会为不切实际的目标而去做无用功。这种情况的好处,律师可以让当事人认清形势,避免一切不切实际的空想。司法实践中,当事人清楚自己的处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当事人对于自己所面临的危险处境,没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的话,就可能错误地进行决定,从而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局面。
但是过于实际,也有不好的地方。有的时候,激烈地争取,往往也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尽管这种收获与风险根本就不成正比。甚至可能连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都不到。可是不论概率再小,也是一种可能。当事人听信了律师的告诫,采取一种保守的策略,也意味着失去了一些有利的可能。这其实是一种矛盾。
聂海兰的案件不涉及这些。就算是外行人也知道,三条人命在身,这人几乎就是死刑。除非是奇迹出现。这个奇迹以外的其他结果,对于聂海兰来说都是一种结果,那就是死刑!正是因为辩护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周薇才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去挽救聂海兰的生命。
聂海兰的案子从事实到法律上,周薇都是处于不利地位的。她在本案中无力扭转已经形成的不利局面。这个时候,周薇不得不考虑从另外的案件入手。比如刘惠被害的案件。
刘惠被害,她是聂海兰的女儿,是聂海兰的人生支柱,更是一个还未长大的孩子。这样的一个女孩被残忍杀害了。还有人为凶手奔走设局,最后成功脱罪。如果可以证明罗伟就是凶手,可以证明聂海兰是被逼无奈的情况下选择了自己复仇。而刘惠案一旦翻了过来,社会舆论就会站在自己这一边,这个时候保住聂海兰的命也不是不可能。当然这个时候,周薇自己也会成为社会焦点,并一举成名。
“刘惠案可以继续侦查,罗伟已经死了他的案件不能再审。肖平的包庇罪就不一样了。完全可以重新审理。这样就可以还聂海兰一个公道,也会有利聂海兰避免死刑的结果。二位,这件事对于聂海兰的辩护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周薇说道。
“案件重审需要新的证据。目前的证据来看,还不具备重审的条件。当然,你们把那个人交了出来,或许是有希望的。”田诗说道。
“这个人是我们手中最后的底牌,我们没有看到任何结果时,是不会交出去的。”周薇说道。
“周律师,你也是法律人。你应该知道一个案件的重审,需要特定的条件。在案件的事实、证据等方面均没有出现新的情况下,如何重审。”
“这件事情需要你们自己想办法。”周薇耸耸肩,对于田诗的问题,她也没有办法解决。现在她只是希望田诗他们自己来解决这个难题。这次谈话,最终双方还是不欢而散。
“这个周薇怎么这样,没有新的证据,我们怎么可能要求省院再审。她是当过法官的人,对这些事情能够不了解吗?”
郑平说道。
“她不是不知道,是她也没有办法。她们手中的这张牌是不会轻易打出去的。一旦打出去,聂海兰的辩护就没有底牌可言了。辩护人永远不会把自己的底牌轻易交出去的。更何况,我们与她之间根本就没有任何信任可言。”田诗也是叹了口气。
“那我们这次来看来只能是一无所获了。”郑平也叹了口气。案件进入到这个阶段,郑平感觉到寸步难行的感觉,他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在哪里,他只是觉得有一种走进死路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