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人铺子买的。毕竟是自己家的女婿,崔如松家的人去买布匹,沈家布庄都知道这是东家小娘子的女婿,也都知道东家吩咐的,一匹布要便宜多少银钱。
故而崔家送礼也都要添上一些布匹料子。庞军医见是四匹细棉布,不由得高兴地摸了摸胡须。一匹细棉布好赖也要花好几两银子,只不过跑了一趟,就得了四匹,这可算得上他十天的月钱了。崔家有了崔都头这个能干的家主,果真是起来了!
军营里忙碌,怕是不要三四个时辰拿不到药,崔守仁担心儿子们的伤,就拿了银子叫崔安去药铺里抓药来熬。
崔安跑的快,去了半个时辰就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一个包袱。
"小的去林氏药铺抓药,遇着大奶奶家的杏花姐姐,替罗大奶奶买补药。见了小的抓药,就问了怎么回事。小的说是郎主和二郎君的药,杏花姐姐当时甚都没说。到小的走时,杏花姐姐就提着这个包袱来了。说是大奶奶叫给郎主和二郎君的,有丹参,有枸杞,有黄芪,还有半斤冬虫夏草。说是大奶奶的话,这些药材炖药膳是最滋补的,炖鸡也好,炖鸭子也好,请郎主好好将养身子,身子骨才是最要紧的。"崔安把包袱摆在桌子上头,崔如松拆开,都是一包一包分好的滋补药材,另有一个小包,打开来是一套衣服,是霜降给他做的。
崔如松心里跟吃了蜜一样的甜,嘴上却道:"她真是,就爱操这个心,我们行伍出身的,哪个身子骨不壮实?偏她操心我,巴巴儿的拿了这许多药材来。"
崔如柏白了他一眼:"大哥,如果你说话的时候,笑的不要那么高兴,我或许还能信了你的话。"明明就很高兴大嫂嫂关心他,还非得说这话。
他也想,总是杏花回去报给了大嫂子知道。他哥从前受伤,从不到外头拿药的,这回去了,大嫂子那般聪慧过人的,就猜到大哥此时受伤不轻,就拿了银钱去准备了这些滋补品,教杏花赶着给崔安拿回去。
他又有些酸,大嫂子对大哥可真好,大哥受了伤,这又是药材又是衣服的。不过,他想了想,凤仙就是知道了他受伤,只怕手里也没有钱给他买这买那,只能自己瞎着急。这样一想,他又觉得,凤仙还是不知道的好,他老丈人管得严,凤仙手里没有钱,连出门都不容易,要是知道了,也是只好自己瞎着急的。
大嫂嫂是家里有钱,自己一手绣艺又能挣钱,有女使帮着跑腿,不比凤仙。
可他哪里知道,凤仙到底是知道了,这事儿是杨胜说的。他作为千夫长,又是崔如柏老丈人,自然知晓这回崔家兄弟受了重伤。他想着,日后儿孙到底是要仰仗崔家兄弟的。他就吩咐老妻,买一只鸡,一对猪脚,他和老妻两个带上三个儿子去看一看崔家兄弟。
凤仙听了,咬了咬下嘴唇,她没有几个钱,可是爹爹都说二郎伤的重,要备礼去看望,只怕不是以往受的轻伤,她也想去看看二郎到底如何了,伤口还怎么样了,可想也知道,爹爹不会带她去的。
未婚夫妻可以一道出去玩儿,可是没结亲之前,最好是不要上婆家门的,这是风俗,她爹肯定不可能为了她破例。可二郎待她这般好。
她开了钱匣子,数了数钱,数来数去也就不到五两银子,若是真的伤的重了,怕是连一副药也不够的。
她瞒了嫂子,出去在西山大营家属区的街道上买了一副龙骨,又买了一钱半的枸杞黄芪。她就花了足足一两银子。
拿了炉子到屋里炖了半晚上,拿食盒装了,托了母亲替她给二郎。
"我实在没甚么能给他买的,可是他待我那般好,我不能甚也不为他做的。娘,您帮我带给他罢,不要说是我买的,就说是家里炖的,这样,爹爹不会怀疑的。求您了。"凤仙一求她,杨太太就答应了。她是个十足懦弱的女人,可她也十足的疼爱孩子们。这是女儿的一片心意,自然她要替女儿办到。
果然杨胜瞧见这个食盒,就问:"这是?"
杨太太手心冒汗,但她还是笑着说:"是我买的龙骨,女婿伤了骨头,总要吃些汤补一补才好,叫凤仙炖了三个时辰的,也算是凤仙一片心意。"她深知丈夫多疑又刚愎自用,要叫他相信,只好真假掺半的说。
果然她这样一说,杨胜就点了头,是他叫老妻准备的礼物,准备了汤叫凤仙熬,也做的妥当。
"是你想的周到,凤仙不好去,但有她熬的汤,亲家也念一念凤仙的情面。"杨胜此次去,也不仅仅只是关心女婿,更重要的是想走一走亲家大哥的路子,瞧着能不能把儿子们至少调一个调到他那儿去,他那儿差使多,赏钱丰厚,又能得到锻炼。不过,他和崔大郎没甚么交情,只好借着去看女婿的份儿上,缓缓的提起来。
果然他猜的不错,他一提起这个话茬子,崔如松就不接话。实在是杨家三个郎君,本事不大,却十足的糊涂,他这麾下瞧着赏钱多,可是也危险得很,年年他手下的兵都有不少的死伤,这是自家亲戚,要是真的死了,他可是猫儿抓糍粑——脱不了爪子!
他虽不接话,但态度是温和的,这叫杨胜看见了一丝希望。本来他也没想着,崔如松一次就答应了——他连崔家本家的崔如林几个都没拉拔进去呢,不过是弟弟的舅兄,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