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手艺 > 第五章 曲河学堂

第五章 曲河学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皋城,学风严谨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古来,便是早有定论,国之学,看河苏,苏之学,看曲河。

这是多少年流传下来的古话了,皋城的教育一直是皋城的教育家们最为自豪的。

从古至今,从皋城出来的状元、榜眼比比皆是,历史上很多大家名流也是出自这里。只不过后来不逢时,出现过多次动乱,这就使得皋城的教育层面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断层,而这个断层经过几十年的时间都不曾弥补的上。

不过即便如此,现在皋城的教育依旧是名誉四方的。

现如今,时代在变,皋城的教育也是顺应着在不断的变化。

皋城里头原先个私塾、旧式学堂也都乘着改革的好风,悄悄地变化成新式学堂了,当然了,教学的内容也不是摒弃那些旧文化,新旧两种文化齐头并进。

而当今这皋城,当要数曲河学堂为第一。

说起曲河学堂,是有些历史背景的。原先是皋城首富王青山投钱建的一座私塾,王青山是个生意人,但他的眼光很独到,且是一直信奉“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山走去。”的真理。

虽然这样的道理有些霸道,但起码他做的这件事还是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于是后来,王青山花了大钱,请了当时的学界名宿,给这私塾起了个他听不懂的名字—曲河私塾。

曲字,取自于《易·系辞》当中“曲成万物而不遗。”意思是,万物发展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弯曲迂回。

河字,皋城傍水,人杰地灵,人要感恩的,这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

因而,最后定下来曲河私塾这样的一个名字,因为借的是首富王青山的名头,于是皋城里的大小富贵的儿女,都被送到这私塾学习,甚至还有一些其他地方的也会送过来。

再后来王青山在官途上买了富贵,一家子全都搬到京城。这曲河私塾就空了下来,后来有个出过洋的皋城人孙衍,相中这块地方,花钱买了下来,做了新式学堂。

由此,曲河私塾正式改名叫曲河学堂,随着纳入的老师越来越多,曲河学堂稳居皋城第一学堂,几十年来,一往如旧。

马建国动的心思就是曲河学堂,骨子里认死,做木匠便是要做皋城最好的,要上学堂,那自然就是要去最好的地方学,不然花那冤枉钱干嘛。

到皋城的第二天,马建国和马元在筒子楼的附近的地方吃了个早饭,然后就驾着驴车向皋城一处偏僻的地方出发,今天马建国想着先去找一人打听打听,完了之后再去请早点店的老板陈三给帮衬帮衬。

马家在皋城也是有亲戚的,马建国的二爷马云峰很早以前就从茴乡搬迁到了皋城,马云峰瞧不上马家的这木匠手艺,不想一辈子呆在茴乡这样的小的地方。

于是年纪轻轻就离家出走,跑到皋城去经营了一家古董行,这两年生意不错,在皋城里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里就要说一说马建国上一辈人的事情了。

马建国老爷子名叫马云天,在马家排行老三,兄弟一共有四个。老大叫马云东,很早之前就出了茴乡,比马云峰出去的还要早得多,之后便一直在外闯荡,除了偶尔会有些书信、钱币寄回来,再后来就没了音信,所以马家一干兄弟当他死了。

老二就是搬迁到皋城里的马云峰,生性是个极其刻薄的人,打小就不喜欢做木匠手艺,但是人运气不错,搬到城里以后做起古董行生意,大小也是成了一个老板,在城里也是有些人脉路子的。

老三便是马建国的父亲马云天,也就是马元的爷爷,是地地道道继承了马家祖上的家产,踏踏实实在茴乡做木匠,不过也是因为他认真、人好、信誉好,十里八乡都知道马云天手艺不赖,所以凭着这门木匠手艺,也能挣不少,不过有一点,就是二爷马云峰是一直瞧不上马云天的。

老四叫马云龙,有一个绰号叫马彪,是这几城之地令人闻风丧胆之人,不因有它,因为他乃是那黄蟒山上的土匪,当时他要上山的时候,马家老爷子气得一病不起,吐血不止,并与马云龙断绝父子关系。

后来老爷子去世,除了马云天与马云龙有过几次来往,其他人也多是不认,虽说老爷子至死都没认这个儿子,但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血液里还是流淌着一样的血。

马家这几个兄弟,马云天因不知死活,无人得知他是否有后人。马云峰和马云天是有儿子的,至于马云龙,后来听说是死在火拼当中,并没有子嗣留下来。

这次来皋城,马建国本来是并不想去找这个亲戚的,如今的马云峰早已经过世,现在接管古董行的是他的儿子马建群,性格上与他爹极为相似,是个不折不扣的势利眼。

古语有云: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莫不是这骨子的势利也是可以遗传的吧。而且马建群比他爹更加刻薄。

往年家里有事,马建国开口来找他办事,免不得受了一肚子气,但马建国都忍了,一则因为他是哥哥,另一则就是自己是有求于人,受点气就受点气吧。

这次马建国本意就是来找马建群的,毕竟他在城里的人脉十分宽广,必定是能够找到进入曲河学堂的路子,即便是受点气,只要是能把马元安心送进学堂,马建国也就无所谓了。

马建群开的古董行叫马记古董行,在皋城很僻静的一条巷子里,整个一条巷子里面,多是买卖古董的,马建国不懂这些,但常听人说:十个古董九个假,还有一个是客串。

所以马建国老是认为做这门生意的,都是缺心眼的、折阳寿的,挣别人的血汗钱,可不就是折损自己的阳寿么。

驾着驴车的两人,趟过许多弯弯,才来到巷子口,因为驴车进不去幽深的巷口,于是马建国就将驴车拴在了巷口,领着马元徒步向内走去。

很快两人来到马记古董行的门前,古董行的门厅有些老旧,散发着古老的气息,不过那上好的桃木刻的木匾依旧是格外显贵,“马记古董行”五个烫金大字也是熠熠生辉。

左右两扇门,一扇全开,一扇半掩,里边此时传出一些声音,似是有客人正在买东西。

马建国提了提衣领,顺了顺衣服,环顾了自身,看起来还算整齐,这才是领着马元踏步走了进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