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余嫣然的助攻
会试放榜的事赵兴并没有多做关注,只是在会试放榜后,让殷汉章把所有考中的学子调查一遍。
等他担任开封府尹后,肯定会有一些动作,与其用一些官场老油条,还不如用一些小白。
这些人不管为人如何,初入官场,还得到太子的启用,必然卯足了劲想要表现自己。
对于赵兴安排的事,也会不遗余力的去办好。
赵兴让人调查,也是想摸个底,有个大致的了解。
会试过后,有的人高兴一阵后就潜心读书,准备接下来的殿试。
正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也有不少人觉得会试能够考中,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并没有指望殿试能够一鸣惊人。
每天声色犬马,好不逍遥。
对于这种人,直接被赵兴打上不能用的标签了。
有自知之明和纵情享受可是两码事。
刚考中进士,就开始享受了,这种人能有什么大用?
随着殿试一天天临近,太子殿下将在科举结束后担任开封府尹的消息也传开了。
储君担任开封府尹很正常,不过这个消息释放了一个信号,太子要开始接触政务了。
虽说赵兴在这之前就已经正式处理扎子了。
但是他的批语,最终还是要官家拍板,并没有决定权。
担任开封府尹就不同了,这意味着整个开封府的大小事物他有直接决定的权利。
认真算起来,汴京各部门官员,虽然不受开封府管辖,但是他们本身却在开封府的管辖内。
官宦勋爵人家,要是犯了什么事,又不是职务上的,就归开封府管了。
打个比方,两个公子哥斗气大打出手,开封府就有权直接抓人。
赵兴即将担任开封府尹的消息传开,汴京勋爵官宦人家,纷纷叮嘱了家中纨绔子弟最近老实一点。
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个道理他们还是懂的。
立威最好最快的办法,就是杀鸡儆猴。
谁也不想家中子弟被当成了出头鸟。
除了汴京勋爵官宦人家外,开封府下辖各县的官员得知消息后也是一凛。
赵兴这些年一直有宽仁之名,但是都只是传闻罢了。
以他们的身份,还没有资格接触赵兴,哪里知道赵兴真正的脾气。
因此这段时间那叫一个用心,除了一些事情的时候更是铁面无私。
一时间,开封府各县吏治清明,汴京城内的纨绔子弟销声匿迹。
赵兴得知这个消息后,笑了笑也没在意。
这个消息根本瞒不住,哪怕等他接任时再传开,也会如此。
突然空降一个领导下来,还是太子爷,下面的人没有摸清性格脾气前,都会老老实实。
这是人性,在任何时候都是通用的。
…………
时间非逝,五月初,天气已经有些微热了。
赵兴在余嫣然的伺候下换上她做的薄衫,张开手任由她帮自己理着衣服。
“衣服做的不错。”赵兴笑道。
“殿下喜欢就行。”余嫣然笑了笑,转身从身后丫鬟手里接过一双鞋子,蹲下身子为赵兴换上。
“咦…”
赵兴配合穿上了鞋子,跺了跺脚,称赞道:“这个鞋子穿着很舒服,嫣然真是心灵手巧。”
新鞋子刚上脚都会有些不舒服,但是余嫣然给他穿的明明是新鞋子,却和那些穿过一段时间的鞋子一样,并没有不适感。
相反感觉比那些穿了有些日子的鞋还要舒服一些。
“这鞋子可不是臣妾做的,是六妹妹专门为殿下做的。”余嫣然笑道:“六妹妹做鞋子很有一手,她会根据一个人走路的习惯来做鞋子,做出来的鞋子穿着什么舒服。”
明兰对于陪嫁入东宫的事,心里多少有些不情愿,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以她的性子,心里不情愿,自然不会给赵兴做鞋子。
这双鞋还是余嫣然拜托明兰做的,说是替她为赵兴做的。
虽然古代没有什么留住一个人的心就要留住他的胃的说法,但是这种概念还是有的。
其实留住一个人的心,并不限定厨艺,简单点说,就是让人离不开。
余嫣然觉得明兰在做鞋子上就有这方面的天赋。
明兰是陪嫁入宫的,身份比较尴尬,将来未必能得到赵兴的宠爱。
若是赵兴习惯了她做的鞋子,自然也就离不开她了。
作为好闺蜜,余嫣然还是想帮帮明兰的。
因此拜托明兰帮赵兴做一双鞋子,并承诺不会告诉赵兴。
赵兴没想到明兰还有这方面的天赋,也不知道余嫣然的小心思,笑道:“那孤以后的鞋子就全交给她了。”
换好衣服,赵兴边离开了东宫,前往皇宫。
来到龙图阁,赵兴躬身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
“福儿来了。”官家微笑道:“这是殿试最终的名次,你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更改的地方。”
“是!”
赵兴上前接过看了起来,状元名叫潘纶,榜眼名叫姚兴田,探花名叫张宗学。
盛长柏排名一甲第五,齐衡则是二甲二十名,说起来两人在殿试的名次都提高了一些。
状元榜眼赵兴都有些印象,这两人会试时一个第一一个第三,文章他都看过写的很不错。
探花他就没有什么印象了。
“这是父皇和诸位相公根据殿试成绩定下的,儿臣没有意见。”赵兴说道。
按照父皇的意思,这只是初步定下,若是他想改也可以。
也就是说他想把盛长柏或齐衡定为状元一样可以。
不过赵兴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历代科举,状元混的不如那些同期的一二甲进士的也不是没有。
所谓名次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高低确实影响到将来的前途。
但是对于有背景的人来说,考上进士大家就一个起点,接下来拼的就是关系背景了。
除非你真的才华过人,引得官家或相公看重,才能平步青云。
但是这样的人数次科举能出现一个就不错了。
就拿当今官家来说,在位三十多年了,科举三年一次,还不算恩科那些。
也就是说,官家在位期间已经举办过十几次科举了。
每次科举录取两三百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