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Chapter.29
经纪公司的公关方式很多,有些是直截了当的澄清,有些是转移重点的否认,还有一些是利用前辈的极佳声誉进行背书,为身陷风暴的艺人镀金。
澄清自然最有效果,否认也能亮明态度,但此刻这两种方式都不大好用。
沈伽一拒绝替换经纪人,SJ更加不会强人所难唱白脸,两人大概率往后还要合作很久。选择澄清留存避嫌的风险,选择否认后续则有可能绵绵不绝。
一来二去,公关压力还是回到覃真这一方。
危机公关的黄金时间是24小时,最近几年限缩至12小时。公关部最会审时度势,前头风波尚平,此刻争端又起,对方大概冷眼作壁上观,不会雪中送炭。她同小顽分身乏术,无暇设计公关方案,因此找人背书成为捷径。
找人背书。
可如今沈伽一身陷舆论漩涡,电影拍摄尚未结束,又能找谁背书?
同陈泊闻视线交错的瞬间,覃真的思路被立刻打通。她怔愣地停住脚步,宽敞走廊内,那人与她漠然擦肩。
这些年,他同她始终有隔阂。
但事已至此。
覃真用力闭了闭眼睛,默念三遍“事急从权”,随后转身,在对方阖上房门前喊出一声“等一等”。
她心中着急,碍于深夜,音量却还是很小,三个字从这头传到那头,空气中只剩半截尾巴。
香槟色房门留下细细一条缝,随后又缓慢敞开,陈泊闻松开攥紧锁柄的掌心,面无波澜地看覃真走到面前。
“不好意思陈先生,这么晚过来叨扰您。”
她不是腼腆的做派,更非初入职场的新人,此刻捏紧手袋的指节却格外用力,胸腔内的心脏狠狠跳动着,只因对方的探究目光异常锋利。
“怎么,这次没敲错房门?”
陈泊闻讽刺地勾起唇角,眼中升起冷嘲。
是锱铢必较的记仇人。
“这次没有。”
覃真尽力做到不卑不亢。
“那还真是荣幸。”陈泊闻双手抄兜,眉宇间露出些许不耐神情,“什么事?”
相处多年,往日残留的默契尚未全部生锈,他一眼便瞧出她有求于人。
其实截止到这一秒,覃真已经后悔,娱乐圈品德良好的前辈何其多,她偏偏选中最令自己难堪的那一个。
可是没有时间。
覃真昂起头,挑起的唇角搭配客气:“最近SJ恰逢多事之秋,汤筌的事情想必您也有所耳闻。
伽一遭受指摘,实属无辜,所以请问,您是否方便在媒体面前,为他美言几句?”
话音落地,四周陷入深深寂静。
陈泊闻的目光深入她的眼眸,随时间流逝温度逐渐变冷。覃真的笑容已然凝固,拼尽全力才没有将视线移开。
他对待此事一言不发,她的感激便也无从谈起。一时之间,两人四目相视,陷入气氛僵局。
覃真早就料到这一幕。
陈泊闻从来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从前落魄时不是,如今风光时更不是。将希望寄托在这人身上是最最愚蠢的事,这样的错误,她不该犯第二次。
一旦前方无路,便该立刻掉头。覃真欲要开口,为自己留条退路,下一秒,陈泊闻却微微挑眉,敷衍点头。
“讲了这么多,我大概听懂,覃小姐需要一个公关背书人。”
他似乎真有羡慕,手指随意搭在冰凉锁柄上,“沈伽一真有好福气,拥有这么一位称职尽责的经纪人。”
这话听不出好坏,覃真打算拿奉承应下,陈泊闻又话锋一转:“可敢问覃小姐,谁是你要找的背书人?”
他冷淡笑笑:“这世上姓陈的人太多,不知你要找的,究竟是哪个?”
此话一出,覃真神色重返疏离。她收回扬起的唇角,松开用力的指节,展现相同的漠然。
这人有意为难自己,浪费时间也要看到难堪。放在往日,她必定扬长而去,如今时节却又极难狠下心来。
夜色深深,倦意在每个毛孔里浮沉。
陈泊闻的稀薄耐心即将告罄,他凛冽地望着眼前红唇紧闭的覃真,嗤笑一声,后退一步,就要阖上房门——
是覃真不愿放弃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她抬手,摁住在空气旋出弧线的金属雕花,眼神清淡,低声开口:“陈泊闻。”
“我找的人是陈泊闻。”
-
影帝背书的效果实在不错,舆论之好甚至超出覃真想象。
“如今愿意俯身钻研剧本、咀嚼角色的演员并不多,伽一是其中一个。他很年轻,人也谦和,不曾攀附于谁,真实独立有目共睹。千好万好,只是单身。”
这是陈泊闻于凌晨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博文,她跳过那一行短字,去看网友的评论,最终得出“风波平息”的结论。
小顽在那头惊讶,说当初他同你一齐冲上热搜,骂声甚嚣尘上也没有公关,怎么这回平白无故做个好人。
覃真淡淡道,想必他是正义化身,同样看不惯这一盆盆脏水。
沈伽一于一旁沉默,他蜷缩手指听着两人交谈,始终没有发问,像棵沉默白杨,在等谁的吩咐。
“收拾一下,半小时后剧组有个聚会。人不太多,都是主演,小顽抽不开身,我和你一起去。”
覃真挂掉通话,朝他说上几句。话闭,俯身拎起手袋,就要离开。
“覃真姐。”
沈伽一叫住了她。他一改那夜青涩,恢复自然妥帖,“昨晚太累,整个人昏昏沉沉,讲话好像梦游,你不要放在心上。”
覃真的脚步顿在原地,她回头,继而露出一抹笑,“昨晚有发生什么吗?我忘记了。”
两人合作多年,没有亲密也有珍惜。情分未尽,既然他有意缝补这段关系,她也情愿配合他演下去。
晚餐定在淮海路上的云霜,是家以云南菜著名的餐厅。
覃真靠在沈伽一的右手边,同陈泊闻相对而坐,中间横亘茶盅酒盏。吊顶的水晶灯串巍巍垂下,琥珀液体反射出的盈盈波光映进每个人眼中。
昌禾到了六十岁的年纪,嗜好酸甜,沪城菜品又多添附糖水,沈伽一的筷子久久没有拿起。受佟闫催促,他才勉强剜去一份石屏豆腐,尽管上面同样搁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