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天边的云飘了过来,一点点将月亮遮得严严实实。
郑嫣从僻静处潜入江中,阿大从她手腕上脱离,伴随着她一起向前向下游去,游动间有淡淡的烟雾从她身上溢出,阿大如同一个黑洞般吸收着这些烟气。
在离开了营地之后,阿大猛地往前一窜,身躯暴涨,一条数丈长的白蟒显出行来。
只见它的鳞片皎皎如玉,泛着莹莹白光,它用尾巴缠着郑嫣,身形在虚虚实实之间不断变化,最后消失在了江水之中。
若无异常第二日就该在千里之外了,哪里知道行至一处河溪,阿大仿佛遭遇了严寒袭击,猛地打了个摆子,摔在岸边的烂泥坑里。
烟气不受管束地从蟒身泄出,往外乱窜,不一会儿粗壮的阿大又变成了细长条。
郑嫣眼睁睁地看着原本就稀薄的烟气彻底消散,嘴巴张了张,干巴巴地问了句:“阿大,你是不是走错路了?”
闻言,阿大只是挺着僵硬的身子,一动不动,仿佛已经彻底昏死过去了。
郑嫣长长的叹了口气,试着运转长春功,却第一次遇着丹田空荡荡,内力运转不起来的情况。
大悲师兄一直说我是奇才哩,长春功学的又快又好,一点都不比阿椿差,如今摔了一跤,就不行了,难道他往常都是糊弄我呢?
正感叹这浓眉大眼的道士原来也坏的很,她的手突然被碰了一下,原来阿大不知什么时候游了过来,往她掌心里拱了拱,吐出一颗比它此时身体还要粗的药丸来。
郑嫣的手指蹭了蹭阿大的脑袋,然后忍着痛将药丸塞到嘴里,含在舌下,集中精神强行运气,刚开始经脉寸寸疼痛,但是坚持几周天后,又慢慢变好了起来。
待她感觉恢复了三成内力,行动自如,便第一时间捧起阿大,合起双掌,掌心渐渐变热,一股纯正的生生之息被阿大尽数吸收。
待阿大变得精神起来,再次游到她袖子里缠成白玉手镯的模样,她才开始往有人烟的地方走去。
走了约莫一盏茶的时间,瞧见一个简陋的小码头,连着一座村庙,那村庙大概有十几间屋子大小,临水的这边是后门,大门在另一边。
此刻那小门半开着,有灯火从里面投出来,一个小沙弥人坐在门后凳子上打瞌睡。
那小沙弥听到动静,还以为是要等的人来了,结果借着灯光依稀看到的是个一身泥浆的小娘子。
郑嫣虽然浑身污泥,脸也脏兮兮地看不清,但一口南音,软绵好听,小沙弥听得晕乎乎的,也不知怎么想的,就将人请进到了里面,急忙忙地去找他师傅。
这村庙平常就一个大和尚并一个小沙弥在,只偶尔收留一些错过宿头的行人,一贯自在的很。
今日也是巧了,因第二日集上有热闹可看,陆续来了几个闻风的客人,都宿在这庙里,如今那大和尚正在后殿陪客。
那客人正经有三位,一个是贩卖生药材的乌婆婆,一个是温文儒雅的财主虬老爷,一个是面罩黑纱丰腴秀美的珠娘子。
还有一个却不是外人,而是本地村汉霍狗子,烧水煮茶,插科打诨,混碗素面吃吃。
那乌婆子嫌和尚小气,就上个清茶素面,旁的全无,正在发作:“和尚,我们远道而来,一杯清茶一碗素面就打发了?忒小气了。”
那大和尚连连告罪,只说这村庙偏僻,香火也少,实在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能招待,请她多包涵。
霍狗子正唏哩呼噜地吞面条,闻言插嘴道:“和尚,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远来是客,也不说上个茶盘,弄几个花生瓜子红枣芝麻糕之类给我们吃吃,你看在座几位,除了你我,像是缺钱的么,你尽管上,必不会穷到你的。”
婆子哼了一声,倒是那虬老爷从袖中拿出一封银子推了过去,笑呵呵地道:“我等多有叨扰,必然不会叫和尚吃亏,这封就算是我们的香火钱了。”
这种关键时刻,那小沙弥却毛毛躁躁地叫嚷起来,和尚心里生火,但也以为是要等的人来了,就起身相迎,哪知道领进来的是个陌生的小娘子。
那大和尚本就是强按怒火,本要呵斥徒弟,但对上少女的眼睛,心头一跳,只觉得实在是楚楚动人,万分怜惜起来。
当即吩咐小徒弟赶紧去灶上取热水,并替小娘子选一间朝阳的好房间,又温言询问起,知道原来是去京城访亲迷路时,就对郑嫣道:“郑姑娘,我这里正好有两个客人是从京里来的呢。。”
又对乌婆婆和珠娘子道:“她要去京城寻亲,您二位不如也发个善心,回头带她一程?”
那乌婆子经常出入大户人家,虽然污泥挡住了少女的样貌,但先看少女的衣料,心里就有了数,听到大和尚这么说,满口答应,但是又道:“我有个亲生的姑娘,正在她姨妈家玩耍,我是要先绕路到吴县接上她的,不如问问珠娘子?”
那珠娘子道:“路上寂寞,我巴不得有人作陪哩,自是愿意的。只是这事不急,当前最重要的是先去好好洗洗,喝上一碗姜汤,不要患上风寒才是。姑娘的行李怕是丢了,我包袱里倒有一套衣裳,新买的一回都没穿过哩,若是不嫌弃,就送予……妹妹了?”
却说郑嫣进来的时候就看到了那个珠娘子,心里直呼倒霉,又听她笑意盈盈地称她为妹妹,就晓得这女子也是个小气的。
如今虎落平阳,也要识时务。
当即乖巧的行礼道谢。
虬老爷向来和善,见这小娘子知书达礼,也温言安慰了几句,叫她放宽心。
倒是霍狗子并未如何受影响,也不看郑嫣,只是拍了拍肚皮,道:“诸位,我帮不上忙,就去后门等人了。”
二狗子走出后门,对着柳树松快了一下,正系裤子,就看到一只白色的灯笼从水面飘过来。
他精神一振,又等了一会,才看清原来是一头大青牛,灯笼是挂在牛角上的,因为远处大青牛和它背上的人融在了夜色里,看不真切,才显得那灯笼是飘在水上的。
大汉连忙迎了上去:“二郎,你可算来了。”
“差点就来不了了。”听这声音还是个小孩子,待他跳下牛背,站直身子,只到霍狗子腰间。
他们一边说话一边往里走,灯火照到脸上,真真切切的是个八九岁的小童子,穿着粗布麻衣,乱蓬蓬的头发随意在脑后扎了个揪揪,脑门很大,下巴极尖。
最特别的是,腰间挂了一把杀猪刀。
“来了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