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伊人何处(二十五)
走出纳音寺。 一行人走在街上,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一路上那些迎面而来的路人,目光有些可疑,好像有意无意的在偷偷打量着他们似的。 一个挑着菜的菜农与羽鸦擦肩而过,对方状似无意的看了羽鸦一眼。 羽鸦恶狠狠的瞪他一眼,吓得那菜农慌忙低下头专注赶路。 羽鸦盯着从身边匆匆经过的菜农,望着他的背影久久之后才收回了视线。 羽鸦:“咋们离开圣都这才几日,怎么一回来处处都像是透着古怪似的?” 羽鸦这么一说,这才发现大家竟然都有同样的感觉。 来不及细想,前面出现了一队吾卫正拦着路人似乎在盘查什么。 很快,这些吾卫就查到了他们跟前。 羽鸦一见这些吾卫便大声呵斥道:“瞎了你们的狗眼,竟然敢查到我圣都府府尹沈紫合沈大人跟前来了!” 吾卫一见是沈紫合沈大人连忙低头抱拳:“属下也是公事公办,还望大人包涵。” 沈紫合点了点头并未对他们多加阻拦。 只见为首的吾卫在他们面前摊开了一幅男子的画像,四人当中的雪芜成为了他们重点排查的对象。 这些吾卫将雪芜上上下下前前后后仔细的打量了一遍,就连头发丝儿都没有放过。 羽鸦问那为首的吾卫:“你们这是在做什么,那画上的究竟是什么人,犯了什么事?” 此时几个吾卫并没有理会羽鸦的追问,排查完毕又是毕恭毕敬的对沈紫合一记抱拳,便继续往前走去。 “这些吾卫真是越来越目中无人了。” 羽鸦心中不忿,但沈紫合却并不放在心上,相反的,他的表情中更多的是透出了几丝感慨。 羽鸦见沈紫合似乎司空见惯,不禁好奇:“公子爷莫非知道那些吾卫在找些什么?” 沈紫合看她一眼,对她说道:“你可知道,刚刚那画上的人是谁?” 羽鸦不过是匆匆瞥过一眼,并没有对那画上的男子有太多的印象,细细回忆一番之后摇了摇头。 沈紫合对她说道:“那画上之人,不是别人,正是李蘅。” 此话一出众人脸上皆露出了吃惊的表情。 沈紫合感叹道:“自从李蘅留下了一幅《夜叉图》之后当众逃婚,将皇室的尊严践踏在了脚下,皇上便颁下了一道圣令,圣令上只有八个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整个南国被翻了个底朝天,都不曾找他。一晃就是三年过去了,在这新人辈出百花争艳的帝都里,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那个曾经惊才绝艳的灼灼公子李蘅。但是唯有一人,仍旧执着于找到他。 不知何时一阵吹过,众人这才惊觉,这满大街的告示墙上,到处贴满了通缉李蘅的画像。 然而他们从前并没有对此多加留意。 怜娘不知不觉间站在了那张通缉的告示前,画上的男子,有着一双含情脉脉的桃花美目,翘起的嘴角似笑非笑带着一股桀骜的少年意气。 “他就李蘅吗?”怜娘开口问道。 沈紫合扫了一眼告墙上的画像,轻轻的点了点头。 这三年来,墙上的告示撕了又贴,来来去去的大情小事,通缉画像,早已过了无数个轮回,只有李蘅的画像每几日就要重新张贴一次。 怜娘又问:“合爷觉得这李蘅是个什么样的人?” 沈紫合说:“是一个恃才傲物狂妄至极的狂徒。” 这时众人不免对这位未曾谋面的第一画师好奇了起来。 在沈紫合的记忆当中,这李蘅仗着皇上的爱惜整日不务正业,流连在花街柳巷同一些所谓的文人雅士纵情笙歌。 皇室每到祭典或者寿诞之日,要其作画,这李衡总是不见人影,不是醉在哪个温柔乡里,就是被哪个寺庙斥了巨资邀请去了画壁。这李蘅来到圣都不过短短两年,便已经在帝都大大小小数百家寺庙的石壁上画满了壁画,娇纵任性的做派就连皇室都不放在眼里。 他长相俊美,人桀骜,于是每当挥毫作画时总会吸引那些情窦初开的女子,围观嬉笑。 总之是一个放荡不堪,很不正经的浪子。 这李蘅当初也不知是出于何种目的,一再想要同他攀交,用了许多的手段,甚至还搬出了圣上。 但沈紫合向来不喜欢这种不三不四的家伙,就算他当真是天纵奇才,沈紫合也不屑同这样品行不端的人来往。 羽鸦见怜娘沉默不语始终就是静静的望着画像,于是问她:“你可对他有印象?” 怜娘看她一眼,几番是欲说还休的摸样,最后摇头也不是,点头也没有,只是呆呆的望着眼睛是一片明净。 然而,羽鸦却看出来,怜娘也许是认识这李蘅的,这是她第三次见到怜娘露出了迟疑的表情,头两次她在山神庙里望着山神的雕塑发呆,这一次的发呆对象换成了李蘅的通缉告示。 虽然说这回的线索再度中断,但是他们却有一种离解开谜团就差一步的预感。 “对了,皇室找了李蘅那么多年,难道当真一点线索都没有么?”一路走来,羽鸦总觉得这李衡的消失很有蹊跷。 一个人不可能凭空消失的,虽说偌大的南国要找一个人也并非易事,但一个人若是突然凭空消失得没有一丝痕迹,那当中就很有问题了。 于是羽鸦又问:“那李衡是在大婚之日失踪的吗?” 沈紫合回忆。 据说长公主巫梵曾软硬兼施的逼迫李蘅服从,李衡硬是不肯,突然放下身段示好,巫梵也曾经怀疑他在使诈。但奈何巫梵也不知是着了什么魔障,非要勉强。 大婚前夜,巫梵为了能顺利的让李蘅与其完婚,将她殿中所有的侍卫全派去看守李蘅。 那一夜,透过烛光,侍卫们皆在窗外见到李蘅手执画笔画了整整一夜,直到残烛耗尽,天色乍亮,那人影才在侍卫的眼前消失…… 沈紫合收起了回忆:“其实说起那一日李蘅